解码一季度GDP:江西领跑全国,GDP洼地逆势隆起
国家统计局4月18日公布了全国一季度主要经济数据之后,解码季度P江截止到目前,西领除吉林、跑全新疆、洼地西藏,逆势已经有28个省份公布了一季度GDP数据。隆起
今年一季度,解码季度P江上述28个省份GDP均实现了正增长。西领从GDP总量来看,跑全有11个省份超过万亿,洼地比去年一季度超过万亿的逆势省份多3个,包括广东、隆起江苏、解码季度P江山东、西领浙江、跑全河南、四川、福建、湖南、湖北、安徽、上海,其中广东以28498.79亿元居第一位。
湖北、安徽和上海分别以10804.66亿元、10347.7亿元和10010.25亿元,首次进入一季度GDP万亿俱乐部。
从GDP同比增速来看,共有21个省份增速高于4.8%的全国水平,其中江西(6.9%)、福建(6.7%)、湖北(6.7%)位列前三。
受疫情因素影响,上海、广东、江苏、天津等东部发达省份增速有所放缓。其中,广东(3.3%)、江苏(4.6%)、上海(3.1%)、天津(0.1%)低于全国水平。北京(4.8%)增速与全国持平,河南(4.7%)略低于“国家线”。
江西南昌新区城市风光。图/图虫创意21省增速高于“国家线”
从GDP增量上来看,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坐稳经济前四宝座。不过,由于增速不同,江苏与广东之间的差距,正在进一步缩小,一季度的差距只有639.79亿元。
此外,上海的一季度GDP虽然增速放缓,但规模突破了1万亿。这是上海首次突破,也是全国所有城市中,首个一季度登上万亿台阶的城市。
目前已公布的省份中,江西(6.9%)、福建(6.7%)、湖北(6.7%)、贵州(6.6%)、山西(6.5%)、湖南(6%)、海南(6%)7省份的增速超过或等于6%。
增速超过全国水平(4.8%)的有21个省份,除了上述7个省份,还包括内蒙古(5.8%)、黑龙江(5.4%)、四川(5.3%)、云南(5.3%)、甘肃(5.3%)、山东(5.2%)、安徽(5.2%)、河北(5.2%)、重庆(5.2%)、宁夏(5.2%)、浙江(5.1%)、陕西(5.1%)、青海(5.1%)和广西(4.9%)。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45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1%。
对比10345元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国家线”,目前公布的省份中,上海、北京、天津、广东、福建、山东6省一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全国平均线。
其中,上海和北京的一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万元,上海居榜首,为22663元,北京紧随其后,一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630元。
重庆虽未超过“国家线”,但已迈过一万元关口,为10240元。
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来看,湖北、贵州增速表现亮眼,名义增速超过7%,福建、安徽、四川名义增速约7%。
此外江西、湖南、重庆、河北、山东等省份增速也跑赢全国,名义增速超过6.3%。
2022年4月16日,上海,苏州河畔的商业地标建筑环球港双子楼的夜景灯光秀打出“上海加油,爱在一起”字样。中新社发 陈玉宇 摄
中部省份表现抢眼
从区域来看,一季度东部地区增速相对放缓,西部整体增速平稳,中部地区省份表现抢眼。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部六省GDP总量达到59272.93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比重超过21%。
总量方面,河南、湖南、湖北、安徽四省一季度GDP超过一万亿元,河南继续位列中部第一。
增速方面,湖南、湖北、江西、山西4个中部省份的增速均保持在6%以上,江西以6.9%领跑全国。
梳理各项经济数据,中部省份的固定资产投资、社消零总额(除山西外)、规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速,几乎全部跑赢全国,还有不少指标处于领跑水平。
“中部地区在一季度表现确实是比较令人惊喜”,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宋向清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在疫情影响比较大的情况下,尤其是湖北、河南都出现过比较大的疫情,一季度能够交出这样的成绩单,确实出乎人的意料。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叶青认为,较好地统筹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是中部多省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速相对突出的关键。
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一方面中部地区今年一季度没有突发的疫情,把疫情影响控制在最低的范围内;另一方面在经济上也“抓得很紧”,实现了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两手抓”。
在宋向清看来,中部各省一季度经济增长突出的关键,除了实现疫情防控和发展生产的平衡,GDP基数与东南沿海相比较低之外,也得益于中部地区经济的转型升级。
他认为,中部地区转型升级的效果正在逐步得到彰显。他说,过去中部省份传统产业占较大比重,得益于转型升级前期的政策和实施力度,现在新兴的科技型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逐步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此外,近几年中部地区的基建,也给中部地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助力。在中部GDP增长当中,基建也发挥了比较大的作用尤其是在新基建方面弥补了很多空白,宋向清说。
叶青表示,虽然中部各省因具体条件不同在投资领域和项目选择上有一定差异,但重大产业链、科技创新、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投资,成为中部各省强化既有经济优势、壮大未来发展动能的共识。
“GDP洼地”隆起
值得注意的是,江西一季度高达6.9%,高出全国平均值2.1个百分点,增速暂居全国第一。
地处中部地区的江西,古有“吴头楚尾,粤户闽庭”之称,是一个存在感较低的省份,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经济的发展,已经与周边地区存在差距,网上甚至流传着“环江西经济圈”的说法。
江西东有浙闽,南连广东,西接湖南,北临鄂徽,GDP均高于江西,形成一个环绕江西的经济发展圈。
其中,广东、浙江、福建、湖南、湖北都已位列全国前十,安徽也位列第十一位,在2021年江西位列第十五,成为了“GDP洼地”。
不过,江西近年来发展提速,GDP两年增速表现是中部地区最好的省份之一。2021年江西GDP增长8.8%,两年平均增速达到6.2%,高于除了湖北之外的周边省份。
4月11日至1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江西南昌、上饶考察。据新华社报道,李克强“充分肯定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希望江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发挥区位等优势。
“江西能够脱颖而出,领跑全国并不意外”。宋向清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江西能够领跑全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江西所受到的影响比较小。虽然2022年一季度,江西省会南昌也短暂按下了暂停键,但疫情影响整体可控。
疫情因素之外,有分析指出,江西由于基数低,发展进入快车道后,增长的惯性一直延续到如今。
当然,江西后来居上也和它的产业转型升级密切相关。宋向清说,江西在经济转型,包括创新发展等方面累积了一定的优势,“这些优势现在变成了发展的胜势”。
今年一季度,江西三次产业结构由去年同期的5.7∶43.2∶51.1调整为4.8∶45.1∶50.1。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8.7%,拉动GDP增长3.4个百分点,是全省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
此外,江西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也超过10%。据江西省统计局介绍,今年一季度,江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6%,居全国第5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3个百分点。
而江西省商务厅2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江西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07.3亿元,同比增长8.9%,高于全国5.6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国第一。
向好、向优局面未变
在公布数据的省份中,有6个省份GDP增速跑输全国平均水平。除前述广东、江苏、上海、天津、河南之外,辽宁GDP增速2.7%也低于“国家线”。
而天津一季度增速下滑至0.1%,引发广泛关注。
2021年天津地区生产总值1.57万亿元,增速6.6%,虽然依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1%),但增量超过1600亿元,为近年来最大增量。当地媒体曾指出,这得益于新旧动能转换取得成效。
2月16日,市民在天津之眼摩天轮下的海河畔用手机拍摄海鸥。当天,天津市中高风险地区全部清零,所有地区均为低风险地区。中新社记者 佟郁 摄
今年一季度天津增速下滑至0.1%,这背后有疫情影响的因素。今年1月8日,天津突发本土奥密克戎新冠肺炎疫情,成为国内首个正面迎战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城市。
反映在经济数据上,天津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下降4.5%,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3.9%。
同样遭受疫情冲击的还有上海、广东和江苏,一季度上海GDP为10010.2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1%;广东GDP为28498.79亿元,同比增长3.3%;江苏为27859亿元,同比增长4.6%。
此外,吉林的疫情尚未结束。有分析认为,其增速有可能出现负增长。
宋向清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不断反复的疫情叠加国际经贸环境进一步复杂化,是广东、上海、天津这些经济本来发达的地区增速放缓的直接原因。
以广东为例,深圳、东莞、广州这三个重要城市,连续三个月遭受持续影响,作为广东的引擎,它们遭受影响,广东的经济自然受拖累。
而据上海市统计局数据显示,1-2月全市经济运行开局平稳。但由于3月份受到突发疫情的影响,一季度经济运行前稳后降、稳中趋缓。
江苏、浙江同样受到疫情影响。其中,江苏一季度增长4.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浙江(5.1%)一季度增速跑赢全国水平,让人比较意外。
宋向清表示,国际经贸环境对外向型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影响更大。“上海也好,广东也好,天津也好,外向型经济的占比都比较重,相比对江西、湖北、湖南、河南的影响,那肯定是不可同日而语。”
舆论指出,在外部环境发生复杂变化和国内疫情多点频发的情况下,今年一季度4.8%增速实属不易。但也要看到,这些影响现在看还会有所持续,二季度经济依然面临比较大的下行压力。
从各省最近的举动来看,确保二季度GDP增速,已成为各地迫切的现实挑战。
在超预期因素的影响下,中国经济增长还能否实现5.5%左右的增速目标,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宋向清认为,整个经济增长的底盘非常地稳固,从投资、出口、消费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综合评判,中国经济发展向好、向优的局面,没有改变。
在叶青看来,实现5.5%的增长“没有问题”,但要实现一些机构和专家预判的6%以上的增长,还需要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