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增本土死亡39例,最大98岁!守牢食品安全底线,上海三部门接连发文,重拳出击
据健康上海12320消息,上海死亡守牢食品上海昨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401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9657例,本土部门本土确诊病例治愈出院2242例、例最解除医学观察16626例;新增本土死亡39例。大岁底线日前,安全上海三部门接连发文,接连坚决守牢食品安全底线,发文加强保供大礼包管理。重拳
图片来源:新华社上海本土新增1401+19657
4月24日,出击据上海市卫健委通报:4月23日0—24时,上海死亡守牢食品上海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401例和无症状感染者19657例,新增其中541例确诊病例为此前无症状感染者转归,本土部门816例确诊病例和19421例无症状感染者在隔离管控中发现,例最其余在相关风险人群排查中发现。大岁底线
新增本土死亡39例。平均年龄78.7岁,最大年龄98岁。39位患者均合并有严重的多脏器慢性疾病,包括冠心病、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高血压,脑出血,脑梗后遗症,帕金森病,阿尔兹海默症,尿毒症,恶性肿瘤广泛转移等。
上海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生活物资保障专班:不符合要求的保供礼包一律不得向市民发放
4月23日,上海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生活物资保障专班(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向各有关单位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保供生活物资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区要切实履行属地管理责任,进一步加强本市政府保供生活物资管理,以“四个最严”要求守牢食品安全底线。
图片来源:新华社《通知》提出如下要求:
为进一步加强本市政府保供生活物资管理,各区要切实履行属地管理责任,以“四个最严”要求守牢食品安全底线,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区商务部门要对生活物资保供礼包实行提级管理,加强对供应商资质资格审定,对保供礼包的品种进行把关。
二、各区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对相关部门通报的保供礼包的监督检查,负责对保供礼包质量和食品安全进行抽样检验。发现不符合要求的,立即通报商务部门,一律不得向市民发放。
三、保供礼包发放组织者承担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加强与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接。涉及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问题要通报辖区市场监管部门,涉及本市食用种养殖基地的问题要通报农业部门。发放组织者要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加强食品采购、运输、贮存和发放过程食品安全管理。
四、接受捐助生活物资的区、街镇和单位,要加强捐助生活物资运输、分装、配送等各环节的管理,确保捐助生活物资质量安全。各区市场监管部门要对信息通报的捐助生活物资开展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发现不合格的,要妥善处置。
五、各区市场监管部门要充分整合各方力量,把食品安全管理落实到“小区门”“单位门”“楼宇门”“工地门”,对涉及食品安全、价格欺诈、市场垄断等相关违法行为,从严从快,坚决查处,并向社会公布。要加强与公安机关的行刑衔接,切实加大对涉疫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要畅通12315投诉举报电话,提高对投诉举报的处置效率。
六、各区和街镇要畅通保供服务热线,主动接受市民对保供礼包发放和受捐生活物资的监督。对涉及的舆情,要第一时间开展调查,对发现的问题要依法严肃处置,及时回应市民关切。
七、市商务、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等部门要加强对各区保供生活物资管理的指导,确保政府保供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从严从重从快!全面加强疫情期间食品安全监管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4月23日晚间发文表示,近日,出现一些保供物资涉嫌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等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上海市高度重视包括生活物资保供礼包在内的食品安全和质量工作,针对市民关心问题进行专题部署,要求按照“四个最严”标准,聚焦重点行业、重点场所、重点品种,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从严从重从快查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确保保供生活物资质量和食品安全。
落实最严的责任,从源头把控保供食品安全
——对于生活物资保供礼包
各区商务部门实行提级管理,加强对供应商资质资格审定,一旦发现证照资质不符合要求的,及时剔除出保供企业“白名单”,并作为案件线索进行追查。各区市场监管部门加强保供礼包抽查核验,抽检合格后方可向市民发放。发放组织者承担食品安全管理责任,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加强食品采购、运输、贮存和发放过程食品安全管理。通过明确有关各方责任,切实把好保供礼包的来源关、品种关、质量关。
——对于捐赠生活物资
接受捐赠的区、街镇和单位,要加强运输、分装、配送等各环节的管理,确保质量安全,各区市场监管部门主动开展监管,发现不合格的要妥善处置。
实施最严的监管,坚决守牢食品安全底线
疫情带来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场景和阵地的变化。市场监管部门主动应对这种变化带来的挑战,聚焦方舱医院供餐、保供礼包、捐赠物资、社区团购等重点,建立食安工作直达社区机制,对向方舱医院供餐的企业实施驻场监管,对向隔离酒店、援沪医疗队供餐的企业采取“视频巡查+现场巡查+企业自查”组合式监管,努力把食安监督落到小区门、方舱门、楼宇门、工地门,全口径抓好食品安全工作。
开展最严的执法和最严的追责,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各街镇、各单位与市场监管部门建立信息通报机制,市场监管部门加大对连锁超市、便利店,电商平台大仓、前置仓,以及批发市场、餐饮单位等食品企业的监督检查,加大对保供物资食品尤其是生鲜食品质量监管,对相关违法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依法落实“处罚到人”,并向社会公布。涉嫌失职渎职行为的,依规依纪依法追究相关党员干部、公职人员的纪法责任。涉嫌食品安全犯罪的,将加强与公安机关的行刑衔接,加大涉疫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
畅通保供服务热线和投诉举报渠道,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各区和街镇要畅通保供服务热线,主动接受市民对礼包发放和受捐生活物资的监督,对涉及的舆情,要第一时间开展调查,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和市民担忧。市场监管部门畅通12315热线电话,提高对举报投诉的处置效率。如果市民发现食品安全问题,欢迎通过12315电话进行投诉举报。
上海警方:严厉打击疫情期间危害食品安全犯罪行为
上海警方4月23日晚间也表示,近期,本市多个乡镇、街道在发放生活保障物资的过程中,出现了居民群众投诉物资存在以次充好、质量低劣甚至食品变质、产品过期等问题的情况。
对此,上海公安高度重视、闻警即动,紧密会同行政监管部门迅速开展核查,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等犯罪行为,先后快速侦破了多起销售劣质猪肉案件。
上海警方将对此类危害食品安全的犯罪行为始终保持“零容忍”。根据刑法第一百四十条、第一百四十三条、第一百四十四条的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在食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食品冒充合格食品的;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的;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构成犯罪的,公安机关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警方将持续强化研判分析、主动重拳出击,会同行政监管部门切实加强行刑衔接,提升打防效能,全力维护市场秩序、守护民生安全。广大市民群众若发现此类犯罪行为,请积极采集保存相关证据,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
- ·特定养老储蓄试点正式启动:5城发行首批产品 5年期整存整取利率可达4%
- ·误会了!微软紧急澄清:Office品牌不会消失
- ·贵州茅台、山西汾酒三季报业绩“报喜”, 白酒行业回暖了?
- ·养老理财扩容提速
- ·解析六大行半年报:贷款增量创新高 资产质量总体向好
- ·易方达信用债债券基金明起暂停机构客户大额申购业务
- ·黄金主业持续向好 山东黄金预计前三季度业绩扭亏为盈
- ·欧洲理事会警告
- ·德国官员建议民众储备物资以应对突发停电
- ·“懒人经济”“宅经济”带动 家电企业抢跑新兴赛道
- ·阅文集团10月17日注销239万股并回购25万股
- ·蔚小理谋求突破成长瓶颈 造车新势力竞争趋于白热化
- ·热门中概股周一多数下跌 哔哩哔哩跌超8% 京东跌超6%
- ·增资、增持、筹建机构,“掘金”中国保险市场,外资机构再次“换挡加速”
- ·天邦食品:前三季度归母净利10亿元,同比增137.09%
- ·一键配置A股各行业“优等生” 富国A100ETF正在发行中
- ·ESG浪潮催动百万亿投资风口 上市公司赢得可持续发展空间
- ·产油国力挺沙特!美沙关系恐因减产“雪上加霜”
- ·二十大时光·聆听报告 | 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通威将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
- ·二十大时光·聆听报告 | 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秉承“产业报国,泽被社会”经营理念坚守实业
- ·通胀猛于虎 罢工潮席卷英国 更多混乱还在后面
- ·“市场先生”反复无常,投资该如何突围?
- ·创投业新三板+港股第一例?证监会批复,天图投资赴港上市再进一步
- ·专访:“北斗的应用只受到想象力的限制”——访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
- ·5年期英国抵押贷款利率自10月初以来首次跌破6%
- ·68起融资近33亿元,上游供应链、预制菜成市场追捧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