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202家港股上市公司 斥资750亿港元回购
本报记者 许 洁 港股回购浪潮仍在持续,年内10月19日晚间,家港超过40家港股上市公司发布回购公告。股上港元《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同花顺数据发现,市公司斥从10月19日至10月20日记者发稿,资亿有44家港股上市公司实施回购,回购共计耗资约5.84亿港元,年内其中,家港以2.36亿港元位列第一,股上港元位居第二,市公司斥太古股份、资亿紧随其后。回购 此外,年内同花顺数据显示,家港今年以来港股已有202家上市公司实施股份回购,股上港元2021年同期为157家,同比增长约29%;回购总金额达750亿港元,2021年同期为288亿港元,同比大增160%。 从数据来看,无疑是回购大户,年初至今回购金额达245亿港元,去年同期这一数字仅为26亿港元。腾讯控股不但成为今年以来港股回购金额之最,也达到其历史上的回购金额之最。 澳洲资深注册会计师谢宗博表示:“目前,港股上市公司的回购金额已经创下了港股自2002年有回购数据以来的最高纪录。其中金额最大的就是腾讯控股,其去年同期回购金额只有26亿港元,今年的回购金额涨了近十倍。” 值得注意的是,前十名中的药明生物回购活跃,也是前十名中唯一一家生物技术类公司。从10月初至今,药明生物共有9次回购,斥资17.72亿港元。“药明生物大手笔回购还挺令人意外,因为其自有现金流看起来并不是很充裕。”和合首创(香港)执行董事陈达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那么,腾讯控股后续会不会继续回购?现金流是否足以支撑?腾讯方面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已进入财报静默期。” 谢宗博表示:“上市公司在做出股票回购的决定时,要重点考虑资金来源,必须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回购,回购的比例要适中,不能对公司的经营和资金流造成影响。有的公司回购之后,本身的营运能力和成长能力等指标与回购前没有大的改善,反而因为回购导致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的明显下降,这样不仅没有起到维护股价的作用,甚至还会进一步拖垮公司业绩,影响市值。” 除了提振信心,港股上市公司回购还会对投资者带来怎样的影响?陈达直言:“港股公司回购的含金量其实很高。因为港股市场回购的这部分股票要全部注销掉,不再流通,其实是直接回报股东的一种方式。” 对于港股市场火热的回购现象,谢宗博提醒称,“企业做出股票回购的决策,必须做好保密工作,防止相关利益方利用回购行为来实现非法利益。监管部门应对上市公司实施股票回购设置财务门槛,避免公司有不切实际的回购行为。”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南海某海域,多艘舰艇跨昼夜全训考核!
- 城市副中心这些服务业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可减免6个月房租
- “两田”营利双增、日产走出“戈恩阴影” 日系三大品牌新财年却忧心忡忡
- 马斯克身家暴跌 3天蒸发210亿美元:苹果、特斯拉等崩盘 美股遭全面抛售潮
- 北证50成份指数今日上线,北交所迈进指数投资时代
- 印度禁止小麦出口,即刻生效!美欧也将面临干旱夏天
- 江苏江阴通报16例无症状感染者详情
- 鲍威尔:未来两次例会各加息50个基点是合适的
- 财政政策工具如何“谋增量”?
- Coinbase市值大幅下降:受比特币价格大跌拖累,今年已蒸发70%
- 桥水基金达利欧:大规模债务货币化等三大因素推动全球高风险环境
- 北京:新工体预计于12月份竣工交付 进入2023年中国亚洲杯筹备阶段
- 理光软件研究所研发统括中心总经理董滨:5G时代会大大促进万物互联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 斯里兰卡4名内阁部长宣誓就职
- 俄国防部:俄空天军袭击乌方5个指挥所 消灭乌军100人
- 直击北京便民菜市场:补货及时无隔夜菜,随时出门都能买到
- 布朗熊登陆元宇宙,LINE FRIENDS加速数字转型
- 姚建辉不再为宝新金融控股股东,两日减持约59亿股用于偿债
- 软银股价大涨10% 受回购预期推动
- 俄副外长:俄罗斯不会对芬兰加入北约做出情绪化决定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