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42家公司触及强制退市 95%因财务不达标
炒股就看,家公及强权威,司触市因专业,制退及时,财务全面,不达标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家公及强 2021年报披露收官之后,司触市因目前沪深两市已有42家公司触及强制退市,制退创出A股历史新高,财务2022年有可能成为退市大年。不达标 其中,家公及强沪市有18家公司触及退市,司触市因占沪市*ST公司数量的制退45%;深市有24家公司触及退市,占深市*ST公司数量的财务35%。沪深两市共有40家公司触及财务类退市情形,不达标占比达到95%。 在多方业内人士看来,今年以来触及退市的公司增多,一方面与退市新规显效有关,在2021年触及财务类指标会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2022年则交叉适用各项财务类指标,任一指标不达标则会直接退市;另一方面,随着注册制改革试点不断扩展,以及市场化、法治化程度不断提升,壳公司财务造假的成本和风险大幅提升,从而放弃挣扎,更多进入退市通道。 95%公司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 在42家触及强制退市的上市公司中,有40家公司触及财务类退市情形,占比达到95%;另外,1家触及重大违法退市,1家触及面值退市。 具体来看,沪市18家触及退市的公司中,按照先触及先适用原则,有8家公司触及一项财务指标而触及退市。其中,、、、*ST绿庭、5家公司因为营收低于1亿元以及扣非后净利润为负值而触及退市;*ST西水、、则是因为被会计师出具非标审计意见,而触及财务类退市。 有6家公司触及两项财务指标:*ST拉夏、、则是因为2021年基本面未有改善,净资产继续为负且被会计师出具非标审计意见;、、不仅营收低于1亿元以及扣非后净利润为负值,而且被会计师出具非标审计意见。 而*ST中新连续两年触及三项财务类指标,该公司丧失持续经营能力,2020年初以来一直停工停产,2020年和2021年扣除后收入均为0。 另外,因为无法按期披露经审计的年报,触及财务类退市。2020年该公司因营业收入扣除后低于1亿元且扣非净利润为负,该公司股票于2021年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022年4月30日,该公司无法在法定期限内披露定期报告。目前该公司股票已停牌,等待交易所作出是否终止上市的决定。 也因为聘请会计师太晚,未按期披露年报,先触及未披年报财务类退市。其实,*ST济堂还可能触及重大违法退市,目前已收到证监会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按照先触及先适用的原则,上交所已经发出财务类退市的事先告知书。 上述提到的*ST易见也是类似的情况,按照先触及先适用的原则,目前已被启动财务类强制退市程序。除此之外,该公司4月19日收到证监会下发的《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涉嫌2015年至2020年定期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和重大遗漏,同时未按期披露2020年年报,由此可能触及重大违法类退市情形。 相较上述两家公司,*ST新亿则已经触及重大违法退市。该公司属于沪市典型的壳公司,连续多年财务造假,被证监会出具行政处罚书。 深市触及退市的24家公司中,有9家公司单独因为被会计师出具非标审计意见而触及退市;2家公司单独因为扣非后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而触及退市。 8家公司触及两项财务指标。其中,3家公司因为扣非后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及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两项指标而触及退市;4家公司因为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意见及期末净资产为负值这两项指标而触及退市;1家公司(*ST东电)因为扣非后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及期末净资产为负值而触及退市。 、*ST长动则因为三项指标而触及退市,即: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意见及扣非后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及期末净资产为负值。 另外,1家()确定无法在法定期限内披露年度报告,1家(*ST艾格)触及面值退市,1家(*ST德奥)因恢复上市申请被上市委审议否决。 退市新规显效 近年来强制退市成为A股市场主流,在2022年创历史新高。今年以来单触及强制退市的公司就有42家,超过去年全年退市公司数量(20家),其中绝大部分触及财务类退市。 “今年触及退市公司家数增多,这是因为我国严格和认真施行‘退市新规’,对冲击财务退市标准者并不进行法外开恩。同时,触及财务类退市的公司较多,也是我国实体经济基本面和企业运营实际情况的一个体现。”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学院院长田利辉称。 也有机构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称,2020年底退市新规出台之后,上市公司当年财报触及退市新规相关情形的话,那么在2021年会被实施*ST,如果2021年度仍触及财务类退市情形,在取消了暂停上市的情况下,那么相关公司在2022年将直接被退市,这意味着2022年是退市新规中财务类退市指标集中显现效率的一年。 值得注意的是,退市新规中设置了营业收入扣除标准机制,营收扣除中关于新增贸易收入、非稳定业务模式等复杂收入扣除项目。为提升财务类退市指标可执行性,落实落细退市新规,2021年11月19日,沪深两所发布指南细化这一扣除标准,比如:细化贸易、类金融业务扣除要求,明确将非正常交易合并取得的收入进行扣除。 上述机构人士称,其实对有些上市公司的非主营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进行扣除之后,这些公司的壳面目也便被揭开了,有利于框出来判定是否触及退市指标,让处于退市边缘的空壳公司难在营收上面耍花招了。 退市新规得以奏效的背后,离不开监管各方合力对财务造假、恶意规避退市等行为“零容忍”的高压态势,让此类行为的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监管各方在梳理出可能终止上市和触及退市风险警示的高风险公司之后,会与地方政府、上市公司、中介机构等进行沟通、培训等,以明确各方预期。对于涉嫌规避退市的上市公司,交易所将会及时问询,问询中发现问题的则程序启动现场检查,形成明确结论。 公开资料也显示,交易所多次向上述触及退市的公司发布问询函,年报重点审核,督促上市公司做好重大退市风险提示,并多次约谈相关公司和会计师。 A股市场生态正在改变 在“入口多元”的情况下,“出口”也在不断扩大。在此情况下,A股市场的生态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对第一财经记者称,随着A股市场注册制改革试点不断扩展, 市场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不断提升,市场化、法治化程度也不断增强。尤其在新证券法和刑法修正案(十一)的强力威慑下,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成本和风险大幅提升,由此僵尸企业和空壳企业露出真面目。 “同时,在注册制改革向纵深推进的过程中,IPO的大门也越打越开,上市成本也越来越低,合规的企业一般都会走IPO的大门上市。这让壳公司的价值不断缩水,放弃挣扎,更多会直接进入退市通道,这样退市的效率会大幅提升,退市公司的数量也会不断攀升。”董登新称。 田利辉也认为,退市家数的增加是市场竞争的结果和优胜劣汰的展现。面对这一两年外部冲击严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更为充分的展现,具有治理水平、运营效率和产品前景的企业往往能够将危机视作转机,进行资本重组,扩大市场份额。而有些内力不足的企业会在外部冲击下倒下,及时退市能够提升上市公司整体的质量,进而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资本市场生态圈的优化。 另外,在董登新看来,垃圾股退市对投资者也是一种保护,且在一元退市标准之下,投资者也越来越有风险意识和用脚投票的能力,这也是A股市场和投资者不断成熟的一个表现。
- 最近发表
-
- 首批保险系个人养老金产品公布!银保监会:金融机构要主动作为!
- 稳健理财“纯度+深度”成致胜关键 富国纯债连续9年正回报投资者
- 美国楼市“风雨飘摇”!抵押贷款利率突破7% 创二十年新高
- 王兴要到香港“送外卖”?
- 北京颁发自动驾驶“前排无人”测试许可,百度、小马智行等企业获准
- 温氏股份三季度净赚42亿,却推迟、终止多个募投项目
- 14岁女孩“叨叨”买陪聊打赏超两万,律师:实名认证形同虚设,平台应担责
- 浦银安盛基金评市场:创业板引领A股市场反弹 凸显长期布局价值
- 世界杯,开幕!网友:“我的DNA又动了!”,中国企业13.95亿美元成本届最大赞助商
- 2022程序员职场生态:超七成本科生起薪破万,跳槽首选智能汽车和芯片行业
- 随机阅读
-
- 日股收高 日经225指数收涨0.6%
- 多浦乐业绩快速上涨,但或与大客户关系密切
- 关乎200多万人!国办新举措力保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
- 商务部:前三季度我国网络零售市场总体呈增长态势
- 一则小作文引爆?“中字头”股票集体暴涨,千亿大蓝筹双双涨停!更有飙升40%
- 我不会建议任何人“转型”做直播和短视频
- 开盘:科技股财报欠佳 美股周三低开
- 个人电脑需求疲软拖累微软,云计算增速放缓致净利大幅下滑
- 瑞信再次下调全球股票评级 警告前方将有更多痛苦
- 13省份前三季度GDP出炉:山西增速暂领跑,8省份跑赢全国
- 剧烈震荡来袭,A股如何安全避险?
- 吉利副总裁:魅族造车为误读,仅为汽车公司提供服务
- 【育儿科普】一出生就有牙是怎么回事?
- 陆正耀、钱治亚再开咖啡店:老套路谁买单?
- “贵州工匠”和“黔酒工匠”最新公示,3名茅台人入围
- 东百集团:商业零售业务减少,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43.35%
- 千万净资产家庭超200万户,广东最多!月均花销14万,爱买保险和劳力士
- 苏纳克刚上台,印度网友就提出一个难题……
- 东莞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照星: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中诠释国企担当
- 理想AI算法负责人将离职,行业内今年已有多位自动驾驶高管人员流动
- 搜索
-